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oa 单细胞转录组探究胃癌转移过程中MHC-Ⅱ类分子的演进缺失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1 目的:使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绘制胃癌免疫微环境组成图谱,探究胃癌转移过程中MHC-Ⅱ类分子演进缺失的免疫机制。方法:在GEO数据库中获取胃癌原发癌和转移癌单细胞数据集,基于R(4.1.2)、Python(3.7),对该数据集进行分群、拷贝数变异(CNV)、拟时序、基因集变异(GSVA)分析、转录因子分析、非负矩阵分解、免疫细胞细分亚群和基因集富集分析,并结合来自TCGA等数据库的多个公共转录组数据集,验证所得出的结论。结果:拟时序分析反映MHC-Ⅱ类分子在癌症转移过程中演进缺失,转录因子分析观察到IRF1、STAT1等转录因子在原发癌中的高表达,非负矩阵分解探查到原发癌中独有的干扰素(IFN)γ表达模块,但原发癌展现了较冷的免疫微环境。免疫细胞的亚群分类展示了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等在微环境中的分布。细胞通讯分析显示MDSC样和SPP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抑制了转移癌中IFNγ的分泌并表现了促血管生成活性。基于这两种TAM的生物标志构建的评分在胃癌中具有预后意义(Log-Rank P<0.05)。scPAGE在较大规模的bulk转录组层面对单细胞分析获得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论:TAM介导IFNγ分泌抑制,其在转移癌较原发癌中分泌相对较少,是MHC-Ⅱ在两者间表达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针对MDSC样 TAM和SPP1+ TAM的研究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另一突破点。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1 8 8629927 胡逸恺<sup>1,2</sup>,宋明坤<sup>2</sup>,王旭东<sup>1</sup>,姬倩颖<sup>1</sup>,李龙<sup>2</sup> MMTV-PyMT转基因小鼠自发成瘤乳腺癌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2 目的:分离培养小鼠乳腺肿瘤病毒介导多瘤病毒中间T抗原(MMTV-PyMT)转基因小鼠自发成瘤的乳腺癌细胞,初步研究其生长特性、分子表型、体内成瘤和转移能力。方法:取MMTV-PyMT小鼠自发成瘤的乳腺癌组织(n=3),采用酶解贴壁培养法进行原代细胞分离并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以鉴定细胞分子亚型。将分离培养的细胞接种于C57BL/6雌性小鼠(n=4)乳腺脂肪垫,观察细胞成瘤能力和生长特性;取肿瘤组织和内脏器官,制备组织切片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ER、PR、HER2及Ki-67蛋白表达,分析分子分型。结果:成功分离得到MMTV-PyMT转基因小鼠自发成瘤的乳腺癌细胞(MMTV-PyMT细胞)并可稳定生长和传代,细胞倍增时间为56.0 h;MMTV-PyMT细胞可在C57BL/6雌性小鼠乳腺脂肪垫成瘤并生长,但未见远处内脏转移。该细胞在细胞学和组织学中的分子分型皆为HER2过表达亚型,肿瘤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为34%。结论:成功构建得到可体外稳定传代并具有体内成瘤能力的HER2过表达分子亚型小鼠乳腺癌细胞系,该细胞可作为HER2过表达亚型乳腺癌体内、外实验研究的细胞模型。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9 14 2222682 颜文欣,冯玉梅 Fus依赖ac4C修饰调控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3 目的:探讨Fus RNA 结合蛋白(Fus)影响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通过MTT实验观察Fus对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的影响;采用RT-qPCR和Western印迹观察人N-乙酰转移酶10(NAT10)对Fus表达的影响;利用RNA免疫沉淀实验(RIP)检测Fus mRNA的富集情况;通过RNA稳定性实验观察NAT10对Fus mRNA稳定性的影响;基于生物信息学软件PACES预测Fus mRNA上的ac4C修饰位点,构建含有Fus mRNA上ac4C修饰位点的野生型和突变型的EGFP报告质粒,利用EGFP-reporter实验和乙酰化RIP(ac4C-RIP)确定Fus mRNA上发生ac4C修饰位点;最后通过挽救实验观察NAT10介导Fus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Fus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tFus=14.06,tshR-Fus=5.74,均P<0.05);Fus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随NAT10表达增加而增加(tNAT10=10.71,tshR-NAT10-1=13.17,tshR-NAT10-2=7.65,均P<0.05);RIP实验结果提示Fus mRNA与NAT10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t=4.20,P<0.05),且NAT10过表达细胞中Fus mRNA具有较高ac4C修饰水平(t=30.62,P<0.05);另外,相对于载体对照细胞,NAT10过表达细胞中Fus mRNA的稳定性增高(P<0.01);发现Fus mRNA的925~939序列中的胞嘧啶为ac4C修饰位点;挽救实验结果显示NAT10介导Fus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t=9.67、6.71,P<0.05)。结论:Fus mRNA被NAT10催化发生ac4C修饰,Fus表达水平被上调,继而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15 20 1299803 金泽源,李咏梅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参桂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参桂胶囊(SGC)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SGC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治疗靶标数据库(TTD)、比较毒性基因组学数据库(CTD)、在线孟德尔遗传(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取T2DM靶点,进而筛选出中药和疾病的共同靶点。采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并通过Metascape对共同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SGC主要作用通路。结果:分析显示SGC中的人参皂苷、咖啡酸、油酸、肉桂醛和β-谷甾醇为主要活性成分,核心靶点有胰岛素(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主要涉及低氧诱导因子-1(HIF-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 cAMP信号通路等。结论:揭示了SGC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对抗T2DM,为今后研究SGC治疗T2DM提供了文献依据。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21 26,40 6475588 周新凤<sup>1</sup>,宋佳音<sup>1</sup>,王丹<sup>2</sup>,杨子君<sup>1</sup>,刘甜甜<sup>1</sup>,崔妍<sup>3</sup>,吴晓辉<sup>1</sup> 基于生物信息技术探究骨碎补-金银花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机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骨碎补-金银花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网站获取骨碎补-金银花的药物成分及作用靶点,将靶点通过uniprot统一基因名称;通过GeneCards查询糖尿病足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进行分析并使用Cytoscape构建PPI网络图。将交集靶点导入Metascape分析GO富集和KEGG富集。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依据Degree分别筛选PPI中前4位基因靶点,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骨碎补-金银花干预糖尿病足大鼠动物模型后血清中靶蛋白表达差异。结果:骨碎补-金银花32个有效成分调节148个疾病靶点治疗糖尿病足,其中甾醇、豆甾醇、木樨草素、山奈酚等是核心成分,JUN、TP53、蛋白激酶B(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3是至关重要的靶点。基因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与氧化应激、膜筏、膜微区、质膜筏、激酶结合、蛋白激酶结合等相关。KEGG分析结果提示骨碎补-金银花主要参与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证实糖尿病足大鼠血清JUN、TP53、Akt1、MAPK3表达增加。结论:骨碎补-金银花主要通过调节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的JUN、TP53、Akt1、MAPK3等疾病靶点,干预酶的活性、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进而治疗糖尿病足。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27 30 4166856 霍磊 核小体泛素连接酶Bre1的eRING结构域与泛素转移酶Rad6的相互作用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6 目的:探究乳酸克鲁维酵母核小体泛素连接酶Bre1的eRING结构域与泛素转移酶Rad6的相互作用,解析Bre1的RBD结构域对该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乳酸克鲁维酵母的GST-Rad6、Rad6、Bre1 eRING等蛋白并将它们纯化至纯度>95%,通过GST-Rad6下拉实验,结合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研究GST-Rad6和Bre1的eRING结构域的相互作用及Bre1的RBD结构域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SPR实验研究Rad6与Bre1的eRING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乳酸克鲁维酵母的GST-Rad6与Bre1的eRING结构域存在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可以被Bre1 RBD所抑制;GST蛋白与乳酸克鲁维酵母Bre1的eRING存在相互作用,不可作为该蛋白的下拉标签使用。结论:Rad6与Bre1的eRING结构域存在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可以被RBD所抑制,GST标签不适于乳酸克鲁维酵母的eRING相互作用研究。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31 35 1402256 石萌,向嵩 Axin1调节骨骼肌GLUT4蛋白表达的作用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7 目的:探讨体轴发育抑制因子(Axin1)调节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RNAi干扰的Axin1腺病毒(Ad-siAxin1)感染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敲低Axin1,荧光显微镜和MTS实验明确Ad-siAxin1最佳感染浓度和时间。分别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GFP)、Ad-siAxin1、载体质粒(vector)和Axin1质粒转染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敲低或过表达Axin1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Axin1、端锚聚合酶蛋白(TNKS)和GLUT4蛋白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和MTS实验结果显示,在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中Ad-siAxin1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60 μL和48 h。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与Ad-GFP组相比,Ad-siAxin1组中Axin1蛋白降低(t=6.746,P<0.01)。Ad-siAxin1组TNKS蛋白水平降低(t=4.019,P<0.05),GLUT4蛋白水平下调(t=3.248,P<0.05)。与vector组相比,转染Axin1质粒后,Axin1蛋白水平上调(t=4.868,P<0.01),TNKS 和GLUT4蛋白水平上调(t=4.897、4.789,均P<0.01)。结论:Axin1可能通过上调TNKS蛋白表达,调节GLUT4蛋白水平。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36 40 2334540 岳莹莹<sup>1</sup>,穆红<sup>1</sup>,牛文彦<sup>2</sup> 二甲双胍通过调控MSTN抑制小鼠骨骼肌细胞C2C12分化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小鼠骨骼肌细胞C2C12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小鼠骨骼肌C2C12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二甲双胍(5 mmol/L)组,用含5%马血清分化培养基诱导C2C12细胞分化,观察肌管形成情况。qPCR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yHC)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mRNA水平。Western 印迹检测MyHC、Ⅰ型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型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a)、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b)、Ⅱx型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x)和MSTN蛋白表达。应用siRNA下调MSTN的表达,并将小鼠骨骼肌C2C12细胞系分为MSTN敲低阴性对照组(siNC组),MSTN敲低阴性对照+二甲双胍组(siNC+metformin组),MSTN敲低组(siMSTN组),MSTN敲低+二甲双胍组(siMSTN+metformin组),检测二甲双胍是否通过升高MSTN抑制C2C12细胞分化。结果:显微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肌管数量减少、肌管直径较小。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MyHC mRNA水平降低(t=29.47,P<0.000 1),MSTN mRNA水平增加(t=14.14,P<0.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MyHC蛋白水平降低(t=12.57,P<0.001),MSTN蛋白水平升高(t=6.555,P<0.01),MyHCⅠ、MyHCⅡa、MyHCⅡb和MyHCⅡx蛋白水平降低(t=9.288、6.140、8.348、14.75,均P<0.01)。应用siRNA下调MSTN的表达,与siNC组相比,siNC+metformin组MyHC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与siNC+metformin组相比,siMSTN+metformin组MyHC蛋白水平升高(F=12.44,P<0.001)。结论:二甲双胍通过调控MSTN,抑制小鼠骨骼肌细胞C2C12分化。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41 45 2480583 郭洋,张露露,牛文彦 过量运动对健康大鼠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9 目的:观察过量运动对健康大鼠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Spraug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过量运动组,每组15只。安静对照组在鼠笼内安静饲养,过量运动组进行16周高强度跑台力竭运动。实验后,测定24 h尿蛋白(UP)、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含量评价肾功能;分别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获取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评分以及纤维化指数(FI);免疫印迹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蛋白(E-CA)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过量运动组肾脏结构异常,肾小球损伤评分、肾小管损伤评分、FI、UP、BUN和SCr增加(t分别为-6.895、-7.365、-9.234、 -4.964、-7.753、-16.444,均P<0.05),MMP-9蛋白表达下调(t=5.077,P<0.05),而TGF-β1、α-SMA和E-CA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01、-1.129、1.585,均P>0.05)。结论:长期过量运动可导致健康大鼠肾脏损伤、纤维化及肾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肾脏胶原降解受抑制有关。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46 50 3307414 王大宁,何瑞波,高洁,马刚,薄海,秦永生,彭朋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力竭游泳大鼠的抗疲劳作用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0 目的:通过大鼠力竭游泳模型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的抗疲劳作用。方法:5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YQFM低、中、高(231.5、463和926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大鼠游泳时间、血清中葡萄糖、乳酸和尿素氮(BUN)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组织中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结果:力竭游泳后大鼠表现出一定的倦态和反应迟钝等现象,YQFM组症状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YQFM各剂量组大鼠的游泳时间均提高(均P<0.001);与模型组相比,YQFM组葡萄糖、Gsh-Px和MDA、SOD含量和组织中肝糖原、肌糖原水平显著升高(均P<0.001),乳酸、BUN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YQFM可以显著改善力竭游泳大鼠的疲劳症状,补充其体内葡萄糖,减少乳酸堆积和糖原分解,并提高抗氧化活性物质等生化指标水平,对运动性疲劳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51 54 1186820 张瀛化<sup>1</sup>,王莹<sup>1</sup>,李宏<sup>1</sup>,陈婷<sup>2</sup>,王荣环<sup>1</sup> 不同时期胚胎线粒体拷贝数与胚胎自身形态学分型的关系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1 目的:探讨人类不同形态学分型的卵裂期胚胎和囊胚与自身线粒体拷贝数的关系。方法:选择在生殖中心因女性双侧输卵管梗阻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顺利娩出健康胎儿后,自愿丢弃冷冻的卵裂期胚胎和囊胚用于科学研究。将冷冻的胚胎解冻复苏后,依据胚胎发育的时期,将所有胚胎分为卵裂期胚胎冷冻组(D3冷冻胚胎组,n=63)和囊胚冷冻组(D5冷冻胚胎,n=82),再根据冷冻胚胎的形态学评分标准,将冷冻卵裂期胚胎分为优质胚胎组(n=38)和较差胚胎组(n=25),将冷冻囊胚分为优质囊胚组(n=52)和较差囊胚组(n=30)。采用实时PCR检测胚胎线粒体拷贝数,比较不同阶段胚胎和相同阶段不同质量的胚胎与自身线粒体拷贝数的差异。结果:D3冷冻胚胎组线粒体拷贝数明显低于D5冷冻胚胎组(t=9.34,P<0.02),D3冷冻胚组中优质胚胎mtDNA拷贝数高于质量较差胚胎组(t=6.62,P<0.01),D5冷冻胚组中优质胚胎mt DNA拷贝数明显高于质量较差胚胎组(t=8.03,P<0.04)。结论:不同时期胚胎mt DNA拷贝数对胚胎的发育潜能有重要影响,mtDNA拷贝数越高,胚胎质量越好。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55 58 1339949 张英<sup>1</sup>,李豫峰<sup>2</sup>,王婷<sup>3</sup>,赵华<sup>3</sup> 天津市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与认知功能关联的横断面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2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与认知功能的关联,为认知功能改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社区老年人,记录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使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评估认知功能,得出总智商(FIQ)。采用闭眼单腿站立测试、步速测试、5次起坐试验、握力测试评估身体活动能力。采用SPSS23.0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简单直线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68名老年人,年龄(76.73±9.43)岁。男性297人,占34.22%,女性571人,占65.78%。受教育程度:大学本科339名,占39.06%;中学414名,占47.70%;小学及以下115名,占13.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闭眼单腿站立时间(β=0.053,P=0.025)、低握力(β=-2.157,P=0.044)与FIQ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闭眼单腿站立时间与FIQ呈正向关联,低握力与FIQ呈负向关联。结论: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与认知功能有关,坚持平衡和握力的练习可能对改善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59 62 1157481 寇钰<sup>1</sup>,熊英<sup>2</sup>,竹丽萍<sup>1</sup>,吴晓敏<sup>1</sup>,刘柯杉<sup>1</sup>,马菲<sup>1</sup> 天津市航空口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输入情况的时空特征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3 目的:了解天津市航空口岸入境人员及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输入的时空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对2020年3月21日—2022年2月28日入境人员相关信息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年龄、国籍输入性感染率差异;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输入性感染率趋势;采用聚类分析对入境航班的输入性风险进行分类并使用ArcGIS制作可视化地图。结果:截至2022年2月28日,天津市航空口岸累计发现877例(0.56%)输入性感染者,输入性感染率2021年6月前呈平稳趋势,6月起呈上升趋势(Z=3.748,P<0.01),2022年1月达到最高点;病例来源国中,旅居塞内加尔的人员中输入性感染率最高(2.61%);塞内加尔、塞尔维亚、波兰、尼日尔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输入高风险国家。结论:天津市输入性疫情风险呈升高趋势,风险较高的地区为欧洲及非洲。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63 67,77 1910021 王钰铭<sup>1,2</sup>,于静波<sup>1,2</sup>,曾强<sup>1,2</sup>,张经纬<sup>2</sup>,冯利红<sup>2</sup>,侯常春<sup>2</sup>,于浩<sup>2</sup>,顾清<sup>1,3</sup> 超声造影技术在腹腔镜T1期肝细胞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技术在腹腔镜T1期肝细胞癌(HCC)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腹腔镜T1期HCC切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是否行术前CEUS将患者分为造影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均在距肿瘤边缘0.5 cm处切开患者肝脏实质并完整切除肿瘤,然后在切缘3个不同位置取组织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直径、切缘长度、术后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及其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均行规律随访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造影组手术时间(t=11.69,P<0.001)及住院时间更短(t=9.40,P<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t=14.86,P<0.001);而两组患者在肿瘤直径(t=0.28,P=0.78)、切缘长度(t=0.18,P=0.86)、术后进食时间(t=0.44,P=0.66)及拔除引流管时间(t=1.16,P=0.2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造影组手术后最高ALT(t=5.95,P<0.001)和TBIL(t=3.78,P<0.001)均低于对照组,ALT(t=2.38,P=0.02)及TBIL(t=2.03,P=0.046)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对照组更短。造影组切缘活检未见阳性肿瘤细胞;对照组6例患者切缘活检共11处发现阳性肿瘤细胞,肿瘤阳性标本总体检测率为9.17%(P=0.002)、肿瘤阳性患者总体检测率为15%(P=0.03)。造影组PCNA阳性表达率为7.5%,Bax阳性率为50%;对照组分别为17.5%、39.2%(χ2=5.49、2.85,均P<0.05)。术后1年,造影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7例。结论:CEUS技术引导的腹腔镜T1期HCC切除术可以在手术切除边距相同的条件下精准切除癌灶,减轻肝脏损伤,减少出血,加速肝功能恢复,降低肿瘤复发率,同时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68 72 2630098 李宁,樊云翔,郑成环 ω-3鱼油脂肪乳剂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内高压及肠黏膜功能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5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剂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内高压及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3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外加ω-3鱼油脂肪乳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时间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黏膜功能指标、趋化因子及腹内压水平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首次排便时间等病情症状明显改善(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FK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及乳果糖/甘露醇(L/M)、腹内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三叶因子(ITF)、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可以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腹内高压及肠黏膜功能,增强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73 77 1203408 马晓惠,单艳华,李小霞,王喜梅 胎盘生长因子串联scFv质粒构建表达及亲和力测定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6 目的:构建并表达胎盘生长因子串联scFv,提升对胎盘生长因子的亲和力。方法:设计不同长度的柔性连接子连接的串联scFv,构建串联scFv质粒,并分别将串联scFv与亲本scFv于原核表达系统进行表达。通过间接ELISA分别测定串联scFv及对应亲本scFv亲和力,分别对数据进行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并使用Dunnett-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柔性连接子长度的不同,会对串联scFv亲和力造成差别。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组亲和常数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Dunnett-t检验组间比较结果可知,当串联scFv间柔性连接子(GGGGS)n长度n=4和n=5时,亲和力较亲本提升不明显(P>0.05);但亲和力在n=6(t335=33.90,t7A10=32.00,均P<0.000 1)及n=7(t335=91.68,t7A10=90.71,均P<0.000 1)时较两亲本均有明显提升。结论:串联scFv可以明显提高单体scFv亲和力。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78 82 1815846 闫若辰<sup>1</sup>,王文皓<sup>2</sup>,魏琳纳<sup>3</sup>,袁玉华<sup>3</sup> Bre1与Rad6形成的复合物的表达、纯化和结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7 目的:建立Bre1及Rad6的表达和纯化方法,构建Bre1-Rad6的复合物,寻找复合物的结晶条件,为使用X射线晶体学的方法解析复合物的结构奠定基础。方法: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蛋白质;使用共纯化的方法组装复合物;使用气象扩散的方法结晶复合物。结果:建立了来源于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的Bre1(LeBre1)氮端与Rad6相互作用的结构域(RBD)和Rad6(LeRad6)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的方法;通过使用共纯化的方法,成功组装了LeBre1 RBD-Rad6复合物,并进一步通过两步凝胶过滤层析纯化的方法精细纯化,获得了纯度超过95%的蛋白复合物;使用气象扩散的方法结晶复合物,在18℃通过对1 000多个结晶条件的筛选,确定了复合物的两种结晶条件,进一步对该条件优化,获得了质量相对较好的晶体。结论:成功的构建了LeBre1 RBD-Rad6复合物的表达、纯化和结晶的方法,为使用X射线晶体学方法解析复合物的结构奠定了基础。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83 87 1732190 赵佳奇,石萌,向嵩 ARNI逆转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1例报告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8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88 93 12342438 刘晓燕,车京津 树突状细胞外泌体与肺癌免疫治疗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9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发现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DC可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 的纳米级囊泡,可携带源细胞的多种功能分子,并可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DC来源的外泌体(DEXs)由于携带亲代D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MHC-Ⅱ、CD80、CD8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等特征蛋白,被认为可以用来代替DC,从而激活免疫应答。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94 97 1144096 李洋<sup>1</sup> 综述,郭锋杰<sup>2</sup>,孟旭英<sup>3</sup>,陈军<sup>1</sup> 审校 多种类超声技术对宫颈癌诊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20 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是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医学影像技术对宫颈癌临床诊断、分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其从开始对宫颈癌的定性诊断,逐渐递进为定量诊断,定量诊断则可协助临床医生对宫颈癌进行临床分期,从而指导进一步治疗。本文分别就目前临床所应用到的超声技术,即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盆底部超声、超声微血管密度测定、超声造影、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超声直方图等,对宫颈癌定性诊断及定量诊断的作用展开综述。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98 100,105 1167909 张坦 综述,魏玺 审校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21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是一种罕见的组织学上良性的平滑肌肿瘤,但因其对静脉系统的侵袭特性而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恶性。多数学者认为IVL通常起源于子宫,可沿静脉系统延伸至下腔静脉、右心,甚至肺动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IVL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且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极易误诊或漏诊。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101 105 1176000 呼学敏 综述,杜雪 审校 儿童梨状窝瘘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22 梨状窝瘘(PSF)是一种儿童罕见疾病,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逐渐增加,该病的诊治方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临床诊断以喉镜下观察到瘘管为金标准,治疗以非感染期内镜下封闭内瘘口术式为主,完全切除瘘管为根治性治疗术式。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106 109 1140608 薛文帆,葛亮,徐晓丹 综述,詹江华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