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oa 萝卜硫素预防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恶性进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1 目的:研究萝卜硫素(SFN)预防Ⅰ型神经纤维瘤(NF-1)进展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的作用及有关机制。方法:使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尼罗红(Nile Red)染色法检测细胞内脂肪含量;CellTiter-Glo?誖2.0 Assay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脂肪酸合酶(FASN)、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的mRNA水平,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β-catenin、Axin 2、C-Myc、Cyclin D1的蛋白水平。结果:SFN抑制 STS26T、ST88-14 细胞增殖活性(t=18.70、11.20,均P<0.05),减少细胞克隆数量(t=7.28、3.148,均P<0.05),并减少细胞内脂质积累(t=3.411、5.75,均P<0.05)和ATP的含量(t=14.75、13.53,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SFN降低 STS26T 和ST88-14细胞中FASN和CPT1A的mRNA水平(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15 μmol/L SFN可下调STS26T和ST88-14细胞内β-catenin及下游靶基因Axin 2、C-Myc、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SFN能够通过抑制细胞脂肪酸合成及β-氧化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抑制MPNST细胞增殖,具有预防NF-1恶性转化为MPNST的潜力。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05 109,151 3417283 孙亚敏<sup>1</sup>,朱香熹<sup>2</sup>,陈毓锴<sup>3</sup>,朱泽<sup>1</sup> 端粒酶TERT通过向线粒体转位抵抗胃癌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机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2 目的:探究胃癌细胞铁死亡发生时,端粒酶TERT如何抵抗铁死亡的发生。方法:提取胃癌细胞BGC823的线粒体及细胞总蛋白,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10 μmol/L erastin处理细胞后,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及端粒酶蛋白TERT表达量的变化以及线粒体中TERT含量变化;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TERT是否定位于线粒体;使用5 μmol/L bosutinib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10 μmol/L erastin处理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TERT与线粒体定位情况;通过活性氧簇(ROS)检测试剂盒、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Fe2+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ROS、MDA、Fe2+含量变化;通过CCK-8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GPX4(t=15.30,P<0.001)、SLC7A11(t=5.228,P<0.01)、TERT(t=3.682,P<0.05)水平明显降低,线粒体中TERT含量降低(t=6.736,P<0.001)。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TERT定位于线粒体,联合用药组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TERT更多的定位在细胞核。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相比,铁死亡指标ROS(t=4.109,P<0.05)、MDA(t=6.491,P<0.01)、Fe2+(F=9.703,P<0.01)含量均升高,CCK-8(F=4.706,P<0.05)及划痕实验(t=4.631,P<0.05)结果显示细胞增殖、迁移能力进一步降低。结论:铁死亡发生时,TERT由细胞核向线粒体进行转位,使用bosutinib抑制TERT向线粒体转位后,铁死亡相关指标增强,抑制TERT转位可以增强铁死亡的发生,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增殖。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10 115 2197604 刘思琪,郝名英,黄欣宇,耿 鑫 GATAD1通过调控TGF-β信号通路促进胶质瘤细胞侵袭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3 目的:探究GATA锌指结构域包含体1(GATAD1)影响胶质瘤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对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进行GSEA分析,初步筛选GATAD1下游信号通路;在胶质瘤细胞系U87 MG中构建稳定敲低GATAD1的细胞株;通过qPCR检测GATAD1敲低后,其下游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水平。结果:对CGGA数据库分析发现,GATAD1高表达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显著相关(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使用TGF-β1处理的对照组胶质瘤细胞愈合面积为(2.464±0.261) mm2,与未使用TGF-β1处理的对照组(1.456±0.542) mm2相比,其迁移能力明显增强(F=30.59,P<0.01);使用TGF-β1处理的敲低组细胞愈合面积分别为(0.541±0.058) mm2、(0.604±0.012) mm2,与未使用TGF-β1处理的敲低组[(0.492±0.063) mm2、(0.465±0.039) mm2]相比,其迁移能力无显著变化(F=30.59,P=0.999 9、0.981 6);与TGF-β1处理的对照组相比,TGF-β1处理的敲低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F=30.59,P<0.000 1)。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使用TGF-β1处理的对照组胶质瘤细胞,穿过小室细胞数为(167.80±22.65)个,与未使用TGF-β1处理的对照组[(121.8±9.55)个]相比,其侵袭能力明显增强(F=186.6,P<0.001);使用TGF-β1处理的敲低组细胞穿过小室细胞数分别为(18.20±5.54)个、(16.60±7.54)个,与未使用TGF-β1处理的敲低组 [(12.80±4.66)个、(14.00±6.25)个]相比,其侵袭能力无显著变化(F=186.6,P=0.971 3、0.999 0);与TGF-β1处理的对照组相比,TGF-β1处理的敲低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F=186.6,P<0.000 1)。Q-PCR结果发现,敲低GATAD1后,TGF-β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mad2、Smad3、TGFBR1、TGFBR2、N-cadherin的mRNA水平均下降(t=18.80、12.46、73.44、54.75、44.21,均P<0.001)。结论:GATAD1通过调控TGF-β信号通路,促进胶质瘤细胞的侵袭。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16 121 1990540 赵文荧,于 林 肾透明细胞癌来源的IL4I1介导PD1+CD8+ T淋巴细胞募集的相关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4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来源的白细胞介素4诱导蛋白1(IL4I1)对表达PD1的 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诱导与募集作用。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ccRCC组织中IL4I1的表达与CD8+ T淋巴细胞浸润及免疫功能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验证;构建过表达IL4I1蛋白的769P细胞系并验证;荧光定量PCR (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过表达IL4I1 ccRCC细胞表达趋化因子的变化。结果:高表达IL4I1的ccRCC组织中有更多的CD8+ T淋巴细胞浸润(P=6.843×10-7),其浸润水平与IL4I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2=0.5764,P<0.001);且浸润的CD8+T细胞多表达抑制型分子PD1。过表达IL4I1的ccRCC 769P细胞所表达的趋化因子配体(CCL2、CCL4、CCL5、CCL17)在mRNA水平显著下调(t=95.16、116.1、21.28、68.47,均P<0.05)。同时,细胞培养上清中CCL4、CCL5浓度明显升高(t=6.760、6.846,均P<0.05)。结论:ccRCC组织中IL4I1与PD1+CD8+T 淋巴细胞浸润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控趋化因子的表达,参与免疫抑制型CD8+T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的募集。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22 127 2390364 李美,来佳丹,魏诗瑶,孟晋欢,李常颖 应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SLC5A8基因对黑色素瘤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5 目的:采用CRISPR/Cas9技术研究SLC5A8基因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CRISPR/Cas9技术建立SLC5A8基因敲除模型,将C57小鼠分为两组各4只,分别为敲除SLC5A8基因负瘤鼠实验组(KO组)和普通负瘤鼠对照组(WT组)。对比两组的肿瘤时间-生长曲线、肿瘤体积、肿瘤重量及病理学改变。结果:与WT组相比,KO组黑色素瘤生长速度更快,肿瘤体积显著增大(t=7.845,P<0.01)。KO组肿瘤重量较WT组显著增加(t=3.804,P<0.01)。KO组小鼠肿瘤细胞表现出更深层次的异型性,细胞密度不均,结构复杂、形态多样,且存在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敲除SLC5A8基因影响了C57负瘤鼠黑色素瘤细胞的发展,SLC5A8基因是黑色素瘤进展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28 131 1956518 董玥湘<sup>1</sup>,刘岩<sup>2</sup>,靳小石<sup>3</sup>,刘雅涵<sup>3</sup>,谢天皓<sup>3</sup>,矫政洧<sup>3</sup> 整合多组学数据筛选胰腺癌进展中的关键基因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6 目的:整合多组学数据筛选胰腺癌进展中的关键基因。方法:在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49103数据集,对正常胰腺导管细胞系(HPNE)、原发性胰腺癌细胞系(PANC)以及转移胰腺癌细胞系(Capan)的基因表达及染色质开放性测序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PPI网络构建以及Hub基因筛选。结果:HPNE与PANC组筛选出1 640个差异表达基因、1 826个差异峰值区域关联基因;PANC与Capan之间筛选出4 286个差异表达基因、4 489个差异峰值区域关联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两组差异基因均在轴突形成功能、MAPK信号通路和Hippo信号通路富集。最后通过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得到HPNE与PANC组关键基因集FN1、SOX2、SELPLG、GREM1、MEF2C、 CCR7、FMN1、COL6A3、NR5A2、CTNNA2;PANC与Capan组关键基因集KDR、IL6、MMP2、CXCR4、FLT1、PPARG、 SOX2、ETS1、GRIN2A、NTRK2。其中SOX2为两组共有关键基因。结论:SOX2可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32 137,156 3355093 周 彤,赵 倩 环氧化酶2抑制剂parecoxib对C2C12骨骼肌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7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抑制剂帕瑞昔布(parecoxib)对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arecoxib处理后C2C12细胞的活力;分化培养基诱导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48 h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和parecoxib组继续分化48 h。免疫荧光检测肌管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蛋白肌球蛋白重链(MyHC),q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MyHC、肌原纤维Ⅰ型(Myh7)、Ⅱa型(Myh2)、Ⅱb型(Myh4)、Ⅱx型(Myh1)、肌生成决定因子(MyoD)、肌生成因子5(Myf5)、肌生成素(myogen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0、100、150、200、250、300 ?滋mol/L的parecoxib均不影响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parecoxib组MyHC阳性肌纤维数量减少,肌管融合受损,分化程度降低,MyHC、MyHCⅡa、MyHCⅡb、MyHCⅡx、MyoG、MyoD和Myf5的mRNA水平降低(t=19.04、53.93、72.38、33.72、15.32、3.061、18,均P<0.05),MyHC Ⅰ的mRNA水平升高(t=17.12,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arecoxib组MyHC、MyHCⅡa、MyHCⅡb、MyHCⅡx、MyoG和MyoD蛋白水平降低(t=7.297、7.852、11.43、227、80.14、11.76,均P<0.01),MyHC Ⅰ蛋白水平升高(t=5.891,P<0.01)。结论:Parecoxib可能通过下调MyoG、MyoD和Myf5的表达,抑制C2C12骨骼肌细胞的分化。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38 143 1953644 倪钰鸽,盛 菲,牛文彦 力学刺激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骨质疏松小鼠的脂解和骨生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8 目的:探究力学刺激对骨质疏松小鼠脂解和成骨的调节作用。方法:45只雌性C57BL/6小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和力学刺激组,每组15只。在小鼠卵巢去势造模2周后,进行为期2周的膝关节力学刺激(1 N,5 Hz,6 min/d)治疗,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通过HE染色和MacNeal′s染色观察股骨的组织病理改变;油红O染色检测成脂分化;ALP染色检测成骨细胞分化;茜素红S染色检测成骨细胞矿化;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造模组相比,力学刺激组抑制骨质疏松小鼠脂肪细胞的数量、周长和面积增多(t=4.544、13.042、6.243,均P<0.01)并抑制成脂分化(t=11.283,P<0.001);HE染色和MacNeal′s染色结果显示,与造模组相比,力学刺激组促进骨质疏松小鼠骨生成(t=-7.104、-9.701,均P<0.01);ALP染色和茜素红S染色结果显示,与造模组相比,力学刺激组促进骨质疏松小鼠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t=-2.807,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造模组相比,力学刺激组促进骨质疏松小鼠PI3K/Akt磷酸化和RUNX2表达(t=-4.715、-2.423、-3.873,均P<0.05);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表明,与造模组相比,力学刺激组促进PI3K/Akt通路磷酸化(t=-7.751、-6.048,均P<0.01),使脂解相关蛋白p-HSL、ATGL和成骨相关蛋白RUNX2、ALP的表达升高(t=-1.677、-7.59、-14.702、-4.504,均P<0.05)。结论:力学刺激通过促进PI3K/Akt磷酸化改善骨质疏松小鼠脂解功能和骨生成,有效缓解由卵巢去势引起的脂肪增多和骨量降低。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44 151 4807299 吴 秋,李心乐,张 平 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切除术后早期肝再生的促进作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9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大鼠70 %肝部分切除术(PH)后早期残肝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大鼠70 % PH组(模型组,n=12)、大鼠70% PH后自体ADSCs移植组(移植组,n=12)。比较模型组和移植组术后24、72 h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获取肝组织,比较形态学改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水平,RT-PCR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术后24 h血清ALT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5,P<0.05);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术后24 、72 h血清AST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9、3.323,均P<0.01)。光镜下观察移植组术后24、72 h肝窦轻度扩张,肝细胞结构排列紊乱程度较模型组轻。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术后24、72 h PCNA指数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2.825,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术后24、72 h H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1、3.263,均P<0.05)。结论:自体ADSCs移植可促进70 % PH后早期残余肝脏再生能力。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52 156 2852971 郑燕<sup>1</sup>,高伟<sup>2</sup>,孟庆红<sup>3</sup>,龙艺尹<sup>1</sup>,韩洪起<sup>4</sup>,王玉亮<sup>1</sup> 血清BDNF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0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亚低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无HIE的20名健康婴儿为对照组,接受亚低温治疗的90例HIE患儿为研究组(中度HIE患儿48例,重度HIE患儿42例)。分别于治疗前(生后1 h)、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测定患儿BDNF、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及治疗后第3天酸碱度(PH)值、碱剩余(BE)值。结果:BDNF在重度HIE患儿中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t=8.56,P<0.01),中度和重度HIE患儿的亚低温疗效分别为95.8%和66.7%,亚低温治疗后神经异常组或死亡组BDNF水平明显高于改善组。对于中度HIE患儿,亚低温治疗后3 d和7 d与出生后1 h相比,血清CK-MB和CK水平均显著降低(F=66.35、87.06,均P<0.01);重度HIE患儿经亚低温治疗后表现出相同的趋势(F=79.23、138.2,均P<0.01)。对于PH和BE,中度HIE患儿治疗3 d均较生后1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5、25.201,均P<0.01);重度HIE患儿治疗后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t=16.783、29.17,均P<0.01)。结论:血清BDNF水平可能成为亚低温治疗HIE患儿临床效果新的预测指标。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57 161 2795475 王 丽,杨素艳 奥密克戎低流行时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甲型流感的流行特点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1 目的:分析奥密克戎(Omicron)低流行时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甲型流感(Inf A)的流行特点。方法:分析2023年1—4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发热门诊不同呼吸道病毒的每日检出率并进行相关检验;根据感染情况分为COVID-19组(n=190)和Inf A组(n=376),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热门诊检出的呼吸道病毒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和甲型流感病毒(IAV)为主,SARS-CoV-2检出率整体呈下降趋势(Z=-5.004),总阳性率为8.64%(520/6 019),IAV检出率整体呈上升趋势(Z=6.132),总阳性率为48.17%(3 221/6 687),在520例SARS-CoV-2阳性患者中有52例合并IAV感染,合并感染率为10.00%(52/520)。与Inf A组相比,COVID-19组年龄较大(Z=-4.00,P<0.05),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血常规指标中,与Inf A组相比,COVID-19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较高(Z=-3.68、t=-2.25、Z=-4.50、-2.38、-3.32、-3.97,均P<0.05),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浓度(HGB)和淋巴细胞计数(LC)较低(Z=-2.79、-3.13、-2.80,均P<0.05);在肝功能指标方面,COVID-19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均明显低于Inf A组(t=2.93、3.12,均P<0.05);与Inf A组相比,COVID-19组血糖(GLU)水平更高(t=-2.80,P<0.05);而两组的肾功能指标和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Omicron低流行时期Inf A出现高流行趋势,并存在合并感染的风险。两种疾病虽然症状相似但实验室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62 166 1126749 王艺霖<sup>1</sup>,宜建英<sup>2</sup>,周春雷<sup>2</sup>,穆红<sup>2</sup> 入院低体温对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临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2 目的:通过分析胎龄<32 周的早产儿入院体温及其他临床资料,探讨入院低体温对早产儿临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0 年 1—12 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产科出生、胎龄<32 周的 225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体温为依据,将早产儿分为 3 组:正常体温(36.5~37.5℃)组(n=77)、轻度低体温(36~36.4℃)组(n=78)、中度低体温(32.0~35.9℃)组(n=70)。无重度低体温病例(<32℃)。记录早产儿及其母亲的一般资料,观察患儿在住院期间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转归。结果:胎龄<32 周的早产儿入院低体温发生率为 65.78%,其中轻、中度低体温的发生率分别为34.67%、 31.11%。3组间在出生体重、胎龄、院外时间和 1 min、5 min Apgar评分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分娩方式、孕产次、母亲并发症、胎儿性别及产房温度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出血发生率等指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中度低体温组的急性肾衰竭、动脉导管未闭、败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温组,而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中度低体温组中有 2 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 0.9%。结论:胎龄<32 周早产儿出生后低体温的发生率高。低体温可引起患儿多器官功能障碍,影响其存活率。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67 169 944930 娄庆艳,袁令兴 同辈比较效应问卷的编制及其对抑郁、焦虑的预测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3 目的:编制青年人同辈比较效应问卷(peer comparative effects questionnaire),并考察该问卷对抑郁焦虑的预测作用。方法:应用方便取样法选取330名青年进行问卷初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项目、探索性因子分析,筛选问卷题目,进一步完善问卷。再次应用方便取样法选取350名青年完成经筛选完善后生成的问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及验证性因素分析;测试后1个月,从350名青年中随机抽取30名进行重测来检验问卷信度。结果:(1)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问卷可保留26个题目,可分为自我激励、自我认同、自我怀疑3个维度,总解释率为53. 39%。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3因素模型拟合度良好。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α=0.81~0.91),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评估工具。各维度与相似测量问卷之间相容效度良好(r=0.51~0.76,均P<0.01)。(2)青年人同辈比较效应问卷的自我激励维度可显著负向预测抑郁(β=-0.16,P<0.01);自我怀疑维度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抑郁(β=0.54,P<0.001)、焦虑(β=0.51,P<0.001)。结论:新编制青年人同辈比较效应问卷能够评估人际比较后产生的自我激励、自我认同和自我怀疑,且具有良好信效度。其中的自我怀疑维度可以有效预测抑郁和焦虑,自我激励维度可以有效预测抑郁。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70 174 962676 李亚云,张 萌,刘惠军 伯基特淋巴瘤治疗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4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75 177 1449847 马 立,赵明峰 儿童线状IgA大疱性皮病1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5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78 179,184 2635680 刘玉洁<sup>1</sup>,李冬梅<sup>2</sup>,聂振华<sup>1</sup>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诊疗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6 髓母细胞瘤(MB)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原始神经干细胞,并向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分化,多位于后颅窝的小脑蚓及第四脑室。MB是一种呈浸润性生长的高度恶性肿瘤,常通过脑脊液播散至全脑及脊髓,以手术联合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但复发率高且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多学科联合诊疗的优化进步,MB的长期生存率明显增加。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80 184 961603 王永军 综 述,马 骁 审 校 成人百日咳的现状分析与防治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7 虽然各国都实施了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但百日咳仍是目前比较棘手的健康问题。百日咳疾病的流行病学已经随时间推移发生了变化,已由婴幼儿转向了青少年、成人。成人感染百日咳杆菌后的症状较轻微,且缺乏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导致成人群体中百日咳真实疾病负担被大大低估。现有证据表明,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成人群体百日咳的疾病负担可能更严重,许多发达国家已实施成人免疫接种计划。本文阐述了成人百日咳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疾病负担情况、临床特征及合并症、诊断及预防。旨在帮助认清百日咳表现的多样性,了解成人中百日咳的负担,为百日咳临床诊疗和疫苗接种战略提供建议和参考信息。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85 189 959137 赵晶晶<sup>1,2</sup>,刘亚敏<sup>3</sup> 综述,赵晓赟<sup>1</sup> 审校 NLRP3炎症小体与创伤骨折继发性损伤的诊疗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8 创伤骨折可诱发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继发性损伤。NLRP3 炎症小体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过度的活化与创伤骨折后多种病症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NLRP3 炎症小体在创伤骨折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靶向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创伤骨折继发性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新策略。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02期 190 193 2034244 李 英 综 述,王秋义,王君韬 审 校